滨州因铝而兴、因铝而盛、因铝而强,被誉为“中国铝都”“世界铝谷”。(通讯员 李晓伟 摄影)
在滨州,以魏桥创业集团为核心,汇聚起全球规模最大的铝产业集群,成为了行业内当之无愧的“巨擘”。在铝产业的关键数据上,滨州更是独占鳌头,4项指标稳居全国首位:铝土矿进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氧化铝产量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电解铝产量占全国的八分之一,铝型材加工量占全国的九分之一。
世界最高品位的铝土矿,在滨州人的努力下,历经层层蜕变,成为世界上顶尖的高强耐腐蚀新型铝合金材料,最终迈向轻量化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了从原材料到高端产品的华丽转身。不仅如此,滨州还荣膺高端铝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轻量化铝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区域(城市)产业名片打造计划首批试点城市等诸多殊荣,已然成为铝产业领域一颗璀璨明珠。
滨州的铝型材加工量占全国的九分之一。(记者 刘青博 摄影)
滨州铝产业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享有这般盛誉,其背后的发展历程,恰似当下热门电影《哪吒2》经典台词所展现的对命运、偏见和自我认同的深刻思考,激励人们在困境中奋勇前行。每一位滨州铝行业的企业家,都怀揣着“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铮铮傲骨,在铝产业的发展道路上披荆斩棘、勇往直前。
“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
探寻滨州铝产业的起源,铝土矿的获取堪称关键。按照“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传统创业思路,滨州与铝似乎毫无交集。然而,滨州铝产业的开拓者们并未被这看似无解的难题所吓倒。当产业发展遭遇铝土矿瓶颈时,魏桥创业集团勇立潮头,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及“一带一路”合作倡议,以全球视野,在世界地图上寻觅支撑中国铝工业发展的可靠矿产资源。
从几内亚而来的铝土矿,2024年运抵滨州达5000多万吨。(通讯员 唐克 摄影)
从2015年首次从几内亚成功进口100万吨铝土矿,到2024年进口量跃升至5000多万吨,这一路的艰辛与成就,见证了滨州铝企的拼搏与奋进。魏桥创业集团及其赢联盟合作伙伴,秉持“一带一路”倡议的“共商、共建、共享”理念,精心搭建起一条从国外矿山到国内工厂,集多式联运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条。这条横跨三大洋的新兴铝土矿海运航线,宛如一条经济大动脉,构建起中国与几内亚之间的双向物流运输通道。多艘20万吨级的巨轮,常年穿梭于中国与西非海岸,不仅将宝贵的矿石源源不断地运进国内,还把中国的出口物资送往非洲沿岸国家,在浩瀚的海洋上开辟出一条长期稳定的“海上丝绸之路”。
魏桥创业集团的成功实践,为滨州铝企树立了榜样。越来越多的滨州企业家,深刻领悟“走出去,世界就在眼前;走不出去,眼前就是世界”的开放发展理念,以滨州为根基,勇敢地走出国门“创世界”,积极融入世界经济的大舞台。目前,滨州已有196家企业涉足铝材出口业务,产品远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让“滨州制造”的铝材在国际市场上熠熠生辉。
滨州铝行业的企业和企业家们,凭借着“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的无畏精神,在各自的细分行业中,踏出了一条条坚实的实业之路,为中国制造贡献了多个“领先”与“第一”:世界公认的最先进电解铝技术诞生于魏桥;超细氢氧化铝阻燃微粉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铝合金型材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铝镁硅合金棒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铝合金模板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轻量化铝合金车轮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汽车用高端铝活塞耐磨镶圈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内燃机铝活塞用耐磨镶圈及盐芯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这些闪耀的成绩,是滨州铝企实力的见证,更是中国制造业崛起的生动注脚。
“世人的偏见是座山,但我偏要一脚踢碎他”
魏桥轻量化基地全铝车身集成生产线,机器人在铆接全铝小物流车身。(通讯员 李晓伟 摄影)
一路走来,滨州在铝产业发展的道路上步伐坚定、稳扎稳打;一路繁花相送,滨州高歌猛进、气势如虹。在滨州铝产业的发展征程中,得益于一系列政策的扶持和优质的营商环境,助力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2024年9月9日,山东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山东省铝行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引领、设备更新改造、质量提升、延链协同、绿色低碳、本质安全六大行动,培育壮大轻量化铝新材料、铝产业绿色循环发展、高端交通铝材、高端铝创新应用四大产业集群,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推动全省铝行业实现新突破、铸就新优势。
2024年12月30日,山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滨州铝产业先进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建设方案》,同意滨州铝产业先进制造山东省实验室的建设。作为全省第11家省实验室,它不仅是山东省“1313”实验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国家实验室的“预备队”,肩负着打造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综合性研究基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的重任,补齐了全省省实验室建设布局的关键一环。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滨州铝产业已然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滨州市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动能源替代控碳、技术创新减碳、循环利用降碳,让绿色成为滨州铝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宏烨新能源有限公司2GW渔光互补发电项目,是山东省最大的单体光伏项目。项目建成后,每年可生产33亿度绿电,将全部用于汇宏氧化铝的生产。(通讯员 巩向舒 摄影)